內容簡介
本書為閱讀者帶來愉悅知性與引人入勝的感受,讀者將可親炙沃爾夫強大的理論思維,與對於社會真實鮮活的感受力。在本書終章,沃爾夫亦提綱挈領地提示他廣博的資料兼具敏銳理論思考的源頭,可看作是這一位著名人類學家智識歷史的自傳,深具啟發。
在歷史的措詞中,與歷史有特權關係的人,和那些沒有歷史的人,遭遇到共同的命運。--艾瑞克.沃爾夫(Eric R. Wolf)
沃爾夫一再強調「人類學應該發掘歷史」,尤其是一部能解釋當代世界的社會系統如何演變為現今面貌的歷史,需要以對於諸社會、包括對我們身處的社會的分析眼光重新審視。他指出,關切歷史的政治經濟學與政治經濟的歷史學兩者都有必要,文化分析與田野的民族誌兩者亦然。沃爾夫將此種分析的歷史,看作能夠抵擋現今人文學科中日漸取得優勢的「形式化的理性」之趨勢,亦即,不再探求人類行動的原因,只尋找由制式詞語堆砌問題的制式解答。唯有從過去尋找現在的成因,人類才能理解推動諸社會與文化演變成今天面貌的力量,本書成果即出之於作者此一信念。
書名《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》援引馬克思與恩格斯之語,提示了沃爾夫深受馬克思理論思考的影響軌跡。「在本書中,那些說歷史是他們的人、以及沒有歷史的人,都成為同一歷史軌跡的參與者。」信哉斯言。人類世界面貌之多樣,來自它是由許多過程彼此連結構成的整體,本書更以論據確實的新穎觀點,提供西元一四○○年以來關於歐洲與歐洲以外世界之間的關係更為複雜與翔實的理解。本書即是以跨越極長歷史時間、極廣地理空間所創造的一部相互聯繫而非分立的歷史。
本書特色
◆一部世界史的典範,當代史學經典之作
◆研究方法創新,以人類學「文化」概念為經緯,跨越人類學、歷史學與諸社會科學
◆全新增訂版,新增作者沃爾夫於1997年、1982年版前言,珍貴圖片、版畫與歷史地圖近六十幅,完整書目資料,是最翔實完整的中譯本
◆影響當代史學至深的名著。一般史家均不敢輕易嘗試描繪如此長程、範圍擴及全球的歷史進程:從西元一四○○年以來,歐洲人如何以新經濟體制資本主義,聯繫遍布區域甚廣的各族群,成為全球性的唯一經濟體制。在此一宏廣深邃的歷史課題上,沃爾夫本書取得了極為出色的成就。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艾立克.沃爾夫(Eric J. Wolf)
一九二三年出生於維也納,一九四○年赴美,並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。戰爭結束後於一九五一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,曾先後任教於伊利諾大學、耶魯大學、芝加哥大學等著名學府,過世於一九九九年。沃氏是當代著名的人類學家,著作甚豐,知名的作品有《鄉民社會》(Peasants, 1966)、《二十世紀的農民戰爭》(Peasant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, 1969)等。《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》則被認為是其代表作。
譯者介紹
賈士蘅
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,考古人類學碩士,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班肄業,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博士班肄業。曾服務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,美國丹佛美術博物館研究員。翻譯作品有《英國史》、《英國社會人類學》、《英國社會史》、《歷史的再思考》、《帝國的年代》、《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》等書。
目錄
第一部 連結
第一章 導論
第二章 一四○○年時的世界
第三章 生產方式
第四章 歐洲--擴張的序幕
第二部 尋求財富
第五章 在美洲的伊比利半島人
第六章 皮毛生意
第七章 奴隸貿易
第八章 東方的貿易與征服
第三部 資本主義
第九章 工業革命
第十章 資本主義中的危機與變異
第十一章 商品的流動
第十二章 新勞工
後記
參考書目摘要
書目資料
地圖
各界推薦/推薦序
=各界讚譽=
◎馬克思死後百年總算有了一本原創性十足的著作。--艾瑞克.霍布斯邦(Eric J. Hobsbawm)
◎沃爾夫其書的傑出,不在他受人類學功能學派、傳統新古典經濟學派,或是自由史觀的指引,而在他能超越既有的理論框限,且能自闢蹊徑地提出理論框架,從而見出人所謂見。他能走出馬克思教條的陰影猶是餘事了。--Daniel Chirot
◎這部作品擁有強大的理論思維,對社會真實亦有著鮮活的感受力。--《泰晤士報文學增刊》(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)
◎沃爾夫的初衷,是解釋西元一四○○年以來將各個族群聯繫起來的因果關係鏈的發展與本質,成就了這部結構嚴謹、簡練精確的作品。--《大洋洲》(Oceania)
◎沃爾夫的初衷是表述,歐洲擴張不只改變了歐洲以外社會的歷史軌跡,同時重建這些社會在歐洲介入之前的歷史紀錄。……他的歷史眼光與分析的廣度讓人驚奇,對於歷史上的「勝利者」與「敗北者」,給予了幾乎同等的關注。--Michael S. Kimmel,《美國社會學刊》(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)
留言列表